查看原文
其他

他十八岁当参谋 (诸炳兴)

知青情缘 2024-02-02






他十八岁当参谋


作者:诸炳兴 播音:文仪


     


  我与姜健身相识至今己有四十多个年头了。70年代,我们在版纳当知青时,在同一个团。他在团机关,我在营机关。我们营机关只有我一个上海知青,他每次下到我营来,我俩老乡见老乡,见了格外亲,常常一起吃饭喝酒,谈天说地。一起聊我们“初中本科”水平的乡土文学。从那起,我们就开始称兄道弟,你来我往了。


姜健身近照   (炭精画,诸炳兴绘)


  1970年,上海69届初中毕业生上山下乡“一片红”。一群戴红袖章的人敲锣打鼓,在姜健身家门口,足足敲打了三天。最后,健身还是迫于压力,于当年10月报名去了南方的云南兵团。那时,健身是个瘦高挑儿,身高近1.7米,体重还不到100斤。长着一张孩子脸,线条立体的五官安排合理,挺拔俊美,散发出一种王者之气。


  健身的性格,正如他的面相,骨子里渗进了清高,自信、倔强。而且,几十年来他总喜欢独行其是,最不喜欢屈从附和。我最欣赏他的是:做事说一不二,真诚待人。如果是为了一点利益最大化,要出卖自己的人格,他死也不会。我跟健身开玩笑,把他的姓“姜”改成“犟”算了!


  健身有着非同寻常的经历,只要真正了解他的朋友都知道,他的一路走来,实属不易。除艰难曲折外,甚至是戏剧性的。他的人生道路,留下许多精彩的片段。今天,我先讲讲他十八岁时,偶然被兵团副司令员相中,提拔到团司令部当参谋的故事吧!


  那是1971年的3月初,健身到兵团还不满半年。当时,我们兵团是以种植橡胶为主。为提高胶树的产胶量,在全兵团中,推广由四师十六团的割胶能手罗桂友创造的“罗桂友刀法”。于是,在一团三营组织了全师割胶辅导员的培训学习班。学习班共收50名学员,专门选派了几名从没割过胶的新手参加。有幸的是,在三营一连的上海知青中,姜健身被幸运地选中。也许是他的虚心努力,勤奋好学,也许是他的天赋高、动手能力强,学习班结束时技艺考核,他名列前茅,成为了下一轮学习班的教员。


  健身自己也沒想到,一名来兵团还不满半年的知青、而且从没割过胶的人,从此一跃成为推广“罗桂友刀法”的技术教员,并执教了全团割胶辅导员的学习。同时还成为当时全团知青中唯一的、最年轻的技术员。 


  那时,我们兵团是部队编制,健身在司令部工作叫参谋。从此,一团司令部有了个上海知青叫“姜参谋”。


  而使健身能成为参谋的原因,不仅仅是他在割胶技术上的钻研,林地管理上的卖力。其实,还与一个“老头”有关,也因为这个“老头”的出现,改变了健身当时的命运……    


1971年,姜健身在自己的橡胶树位上割胶

  那段时间,健身工作刻苦,也很卖力。刚上树位割胶后,两个月的技术考核,全都是满分。除此,还每天挑肥料上山,给胶树施肥。在整个连队知青里,割完胶就搞林地管理工作的,只有他一个。连队领导为了充分发挥健身割胶技术的作用,把原来很远的新树位,换到了距连队最近的高产树位,以便充分地发挥健身的技术优势,又可以减轻他挑肥上山的体力消耗。


  1971年8月初的一天,烈日炎炎,胶林里只有健身还在忙乎。他割完了胶,满身汗水,还在林地里挖施肥坑,这时林地里走来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头,方方的大脸,红红的狮子鼻,穿一件浅灰色的短袖的确凉衬衫,看上去就是一个领导干部模样。他看见健身在挖施肥坑,就与健身聊了起来。他问健身是哪里来的知青?割胶多少时间了?林地里施了多少肥料了?等等,健身简单地作了回答。然后他要健身带他在林地里走了一圈,看了健身的割胶技术和施肥情况,又聊了一会儿,便告辞离开了。健身也根本就没把此事放在心上。


  谁知没过几天,营部派人来到连队蹲点,跟踪报道健身的事迹,并向团部、师部、兵团司令部提送报道材料。团部生产科也几乎两天一个电话,来询问健身的割胶及施肥情况,弄得连队领导和健身本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真不知是怎么回事。


  后来,三营的杨营长告诉连队指导员,说那天到姜健身林地的老头,是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副司令员、老红军江洪洲!


江洪洲 (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。右图,视察橡胶林)


  江副司令了解了健身的情况后认为:一名到兵团才半年的知青,能有这么认真负责的工作热情和刻苦钻研的娴熟技术,是难能可贵的,一定要大力宣传,树立典型。从此,健身在整个云南兵团都出了名。


  1971年底,上级让健身以上海知青代表的身份,去四师十六团参加了全兵团营以上单位的领导的生产工作会议。 


  1972年春节后,姜健身幸运地收到了调往团部司令部担任割胶参谋的通知。当时,这特立独行的健身,说什么也不想去,原因是:他觉得自己太年轻,资历太浅,阅历太簿,到司令部坐机关,不知道能干什么?他没有去报到,整整拖了一个多月,直至团部再三通知,甚至连队干部将他停发了工资和饭卡(连队食堂就餐用),这个倔强的健身,才迫不得已,打起背包,去了团部报到。


作者(右)  与健身在上海大光明楼顶合影


  就这样,健身去兵团才一年多,就被调到了团部机关,当上了团参谋,主管全团的割胶技术检查和考核。那年,他正好十八周岁。为了重点培养他,后来团领导又推荐他去华南热作物学院上了大学。


  1979年,到了知青“返城”的后期,机关的知青干部全都走了。送走了一个又一个知青战友,健身考虑了一下,也决定离开了!他把一切光环统统卸在了农场,口袋里揣着一张回上海的户口《准迁证》,登上了回沪的列车。


  回到上海,两手空空,一切从零开始。为了生存,健身做过木匠、厨师;在苗圃里做过盆景、造过假山、当过苗圃经理;在市场经济大潮中,他做过采购员、搞过边贸,当过国企的高管,也当过私营企业老板。从池塘里捕鱼捉蟹到OFFCE西装革履,一路跌打滚爬,拿得起、放得下,尝试着、拼搏着、又走过了三十多年,換来了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。


为友谊干杯! 作者(左) 与健身碰杯


  我与健身都好酒。几十年来,我们一有机会,就要在一起喝上几杯,而且非高度不可!经常酒过三巡,对酒当歌,酣畅淋漓,然后,常常踏着夜幕,迈着”s”型的步伐, 摇晃着各自回家……


“版纳四翁”于上海厂长经理人才有限公司合影

左起:姜健身、朱克家、肖建安、诸炳兴(本文作者)




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上海知青网




  

作者简介


诸炳兴,66届初中,曾下乡西双版纳景洪农场(云南建设兵团一师一团),先在连队,后调机关从事宣传工作。于1983年调回上海,现是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,上海市闵行区作家协会会员。著有散文集《版纳记事》《多彩生命》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。



作品荐读


那年五四 - 我画鲁迅进了机关(诸炳兴)

她在两会提问部长 ——为我们上海知青二代点赞 (诸炳兴)

知青征文:醉中秋(诸炳兴)

【重发】青山蓝天映笑容——毛祖容印象(诸炳兴)

知青刘平  (诸炳兴 )

【知青缘 版纳情】景洪农场七分场知青大聚会(诸炳兴)

我为赵凡先生画像(诸炳兴)

中国旗袍走进红场(诸炳兴)

【 照片背后的故事】  端着脸盆吃饭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有酒还要下酒菜(诸炳兴)

从黑土地走来的女博士——记国家发改委特聘专家徐保满(上)

从黑土地走来的女博士——记国家发改委特聘专家徐保满(中)

从黑土地走来的女博士——记国家发改委特聘专家徐保满(下)

弟弟找哥泪花流(续篇)-----父亲在儿子追悼会上的备忘录

【重发】心灵的告白(诸炳兴)

【弟弟找哥泪花流】一位弟弟寻找已故知青哥哥的真实故事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探望知青战友“老反”(诸炳兴)

有一位美丽的"大姐大"——教授作家王晓玉印象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 我帮王丹凤带白糖(诸炳兴)

渴望远行 ——作家刘晓航(诸炳兴)

让英雄赞歌再次响起   ——怀念岳父(诸炳兴)

金山绽放的奇葩——从版纳胶林走来的画家顾世雄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灯的启迪(上集)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灯的启迪(中集)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灯的启迪(下集)(诸炳兴)

【海上桂林---下龙湾】越南之行 (一)(诸炳兴)

【戴绿帽子是越南男人的骄傲】越南之行 (二)(诸炳兴)

【越南女性的“穿“---旗袍】越南之行 (三)(诸炳兴)

美国之行(一)(诸炳兴)

美国之行(二)(诸炳兴)

知青情怀 倾心桃李---记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孙澄(诸炳兴)(更新)

知青情怀  倾心桃李---记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孙澄(诸炳兴)

第四次见面----她躺在花丛中(诸炳兴)

我要休息了……(诸炳兴)

情系锅里——父亲留下的那口锅(上)(诸炳兴)

情系锅里——父亲留下的那口锅(下)(诸炳兴)

知青 编辑 作家 ——修晓林(1--3)(诸炳兴)

知青 编辑 作家 ——修晓林(4--6)(诸炳兴)

知青 编辑 作家 ——修晓林(7---10)(诸炳兴)

女儿接受了WGSN集团的独家采访(诸炳兴)

我与《西双版纳报》分别三十年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调工资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照相情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我驾手扶拖拉机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记献血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借单车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悼连长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记献血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我的狗取名叫"赛虎"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流沙河之情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扛棺材(诸炳兴)

阿克人与古树茶——阿克古茶探密(诸炳兴)

初上九华山(诸炳兴)

吃在版納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的那些事】买汽车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喝喜酒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南联山兵团之情---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放电影(诸炳兴)

定格在青春  成功在于始---云南知青老照片征集前奏曲(诸炳兴)

冬天里的一把火(诸炳兴)

【冬天里的一把火】《文学的生命—我和我的作家朋友》修订版金鸡报晓迎新签售活动(诸炳兴)

四十年后又见阿城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救命的人参(诸炳兴)

来自西双版纳罗司令的——新年礼物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她在返城前夕离去--(诸炳兴)

真实的记载    亲身的经历 ——原重庆赴云南知青李长寿的长篇纪实《在命运的博击中突围》在沪签售(诸炳兴)

西双版纳情缘未了,高铁首发助我圆梦(诸炳兴)

《让我听懂你的语言》——作曲家刀洪勇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看打架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吃病猪肉(诸炳兴)

基诺族的恩人——毛泽东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画像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哪些事】鱼偷了,猪又去哪儿了?(上)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哪些事】鱼偷了,猪又去哪儿了?(下)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怀念"小队长"-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夹皮沟里的弃婴(上)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夹皮沟里的弃婴(中)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夹皮沟里的弃婴(下)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我帮王丹凤带白糖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他偷了毛主席花圈上的花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古榕树与吊巢鸟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荔枝树之情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吃蚂蚁(诸炳兴)

【知青二代】羊年女儿的新起航(诸炳兴)

知青情缘溶丹青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一条带"政治"的鱼-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阿妹堕胎记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学骑马(诸炳兴)

【知青家园遇克家】最“知名”的上海知青朱克家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南联山的半夜枪声(诸炳兴)

西双版纳人民记忆的符号------记景洪街上的雕塑(诸炳兴)

【我当知青那些事】西双版纳象脚鼓响起的时候(诸炳兴)

【版纳往事】胶林的“小民工”(1)(诸炳兴)

【版纳往事】胶林的“小民工”(2)(诸炳兴)

【版纳往事】胶林的“小民工”(3)(诸炳兴)

【版纳往事】胶林的“小民工”(4)(诸炳兴)

【版纳往事】胶林的“小民工”(5)(诸炳兴)

【版纳往事】胶林的“小民工”(6)(诸炳兴)

胶林的“小民工”(7)(诸炳兴)

上海本地人的----粥(诸炳兴)

在西双版纳拍摄的以秦怡主演的电影《摩雅傣》的原型(诸炳兴)

那夜,我不敢哭!(诸炳兴)

心灵的告白(诸炳兴)

40年后的母女拥抱!——女儿,你在哪里?(诸炳兴)

知青---军人---作家------记"中国动物小说大王"沈石溪(诸炳兴)

水...水! 水、水、水...水!!---版纳勐海插队与农场知青首次聚会(诸炳兴)

西双版纳的"知青寒酸饭(诸炳兴)

流沙河畔的故事(1)(诸炳兴)

流沙河畔的故事(2)(诸炳兴)

流沙河畔的故事(3)(诸炳兴)

流沙河畔的故事(4)(诸炳兴)

流沙河畔的故事(5)(6)(诸炳兴)

流沙河畔的故事(7)(诸炳兴)

流沙河畔的故事(8)(诸炳兴)

流沙河畔的故事(9)(10)(诸炳兴)

流沙河畔的故事(11)(12)(13)【一场离奇的婚变】(诸炳兴)

流沙河畔的故事(14)(15)【阿慧的冷暖人生】(诸炳兴)

流沙河畔的故事(16)(17)(18)(19)(20) 【“表妹”的坎坷人生路】(诸炳兴)

流沙河畔的故事(21)【“表妹”的坎坷人生路 (6)(全集共6节完)】(诸炳兴)

一位文学编辑与91位作家  一部中国文坛的珍贵史料(诸炳兴)

沙英不是"孽债"(诸炳兴)


坚持推文不易,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“在看”和转发。

 投稿邮箱:

564636138@qq.com

点击下面“阅读原文”,进入《新鲜早世界FM》网络电台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他十八岁当参谋 (诸炳兴)
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